書記調研手札丨區規劃資源局:用好調查研究的“行動指南”,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10-28
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區規劃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陶建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自開展大興調查研究工作以來,我帶領局班子成員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用好“向下”聽訴求、“向內”看問題、“向遠”謀對策的“行動指南”,在規劃資源領域持久發力、久久為功,全面掀起調查研究的熱潮,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撲下身子“向下”聽訴求,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數字江海位于奉賢新城北門戶,是臨港集團與奉賢區面向未來,傾力打造的上海首個城市力全滲透的數字化國際產業城區,正按照高復合、高強度、高能級的發展原則,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空間布局,集聚產業生態,建設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智慧數字產業新城。
在走訪調研數字江海公司時,該公司提出:本年度數字江海的一幅關鍵地塊(05A-02地塊)計劃年度內完成出讓,由于該地塊規劃為辦公、住宅、研發混合地塊,按照市規劃資源局出讓規則,本幅地塊內的研發部分只能作為經營性用途出讓,這與公司對該幅地塊的功能定位存在差異,在出讓價格的計算上也不盡相同??紤]到數字江海的功能定位為產城融合的新城示范樣板區,也是奉賢未來產業社區的重要名片,為全力支持企業發展,盡可能滿足企業訴求,我積極與市規劃資源局溝通協調、爭取支持,今年8月,該幅地塊成功出讓,成為全市第一幅產業用途研發與經營性用途辦公、住宅復合出讓的地塊。
擦亮眼睛“向內”看問題,提升資源利用效益
為了更好應對資源環境“緊約束”的挑戰,加快推動我區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轉變土地利用方式,推進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已經成為我區規劃資源工作的新常態。隨著工作的深入,此項工作逐步進入瓶頸。我們迅速成立工作專班,搭建區鎮協同工作平臺,依托專題會、座談會等,聯動全區上下,及時協調推進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
在多次調研溝通過程中,街鎮屬地普遍反映當前減量化工作難度大,主要表現在:此項工作開展已近10年,潛力空間有待進一步挖掘,且剩下的點位企業期望較高,與我區當前的政策不相適應。為此,我們立足實際、主動跨前,對全區開發邊界外的工礦倉儲用地圖斑開展深入分析,對每幅地塊的位置、規模、現狀情況等信息進行全面梳理,摸清全區減量潛力空間,并形成減量化潛力示意圖冊,為掛圖作戰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堅持問題導向,根據街鎮屬地集中提到的減量化政策問題,牽頭區財政開展廣泛調研和多輪征詢,并結合區情實際制定了新版《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用地減量化工作的管理辦法》,辦法明確優化了減量化政策,有效提升了各地區減量化的積極性。
沉下心來“向遠”謀對策,提高城市建設品質
在建設人民城市的大背景下,城市開發建設的重點逐漸從“基礎保障”向“品質提升”轉變,現階段要以提高居民的居住環境、生活品質為中心,加快推進新城宜居生活功能建設。經過調查研究發現,住宅區變配電站布局是基層居民普遍反映的問題之一。變配電站在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大多為有輻射、有噪音、不安全、立面形象難看等負面評價,且通常設立在居住小區邊角位置,對周邊住宅品質存在一定的影響。
對此,我們將變配電站的合理設置作為改善城市空間形態和功能活動的切入點,對新建居住區變配電站設計、建設和運營開展了全過程系統思考,通過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相關管理機制、加大監管審查力度,扭轉居民的刻板印象,實現變配電站“三結合”“二減少”“二放寬”,從唯功能性轉變為功能與形象兼備,有效提升居住區的空間環境質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在我們與供電公司以及相關部門的多次溝通、全力推進下,奉賢新城16單元28-01地塊作為探索案例,在安全性能、技術規范許可的范圍內,變配電站與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結合,沿碧園路布局設置,并采用與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設計,打造成統一的、公建化立面效果,實現與公共建筑真正融為一體,得到了多方的認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調查研究貴在“真”和“實”。在對企業、街鎮、基層的走訪調研中,我深刻意識到,只有去到困難多、矛盾集中的地方,才能真正了解實情、找到問題“癥結”,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的實際成效,從而在奉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確保規劃資源各項職能發揮到最大化,才能切實構建“奉賢美、奉賢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